7月16日,在绿色农业链展区国机集团展位,参观者在体验一款混合动力的东方红拖拉机。新华社发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京举办。链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不仅是全球产业协作与创新成果的展现,而且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推动全球产业互联互通、协同共进。在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脱钩断链”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为建立开放包容、稳定畅通、安全韧性的全球供应链凝心聚力。
互利合作是推动全球供应链共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唯有坚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才会带来共赢发展。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应该沿着多边参与、互利合作的方向发展,不应是碎片化的去全球化路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孤立发展,任何一条产业链都不可能封闭运行。链博会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单边制裁、技术封锁、供应脱钩等逆流,致力于建设安全可控、规则对等的供应链新秩序。此次展会设置先进制造、智能汽车、绿色农业、清洁能源、数字科技、健康生活六大链条与供应链服务专区,体现了多链协调、并行发展的理念,也为各国企业搭建了开放、互利、公正的合作平台。在链博会框架下,中国积极推进全球各国参与供应链治理,通过互利合作,扩大全球公共产品覆盖面,实现资源互通、共赢发展。
多元联动是促进全球供应链深化连接的有效途径。本届链博会依托“10+2+N”对接洽谈框架,策划组织10场主题活动、2场主宾系列活动和40多场专题活动。具体来说,主宾国泰国与主宾省山东省联合举办“主宾国遇见主宾省”的主题活动,广东省作为主宾省举办国际供应链合作大会,海南省有关部门和机构举办海南供需对接会,内地分别与香港、澳门商会举办联席会议等。另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机构,以及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贸法会、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难民署、国际商会、国际汽联等多家重要国际组织悉数亮相。链博会有助于充分激活国家与国家、中央与地方、协会与企业之间的多层级互动,强化不同主体间的跨层级、跨区域合作,促进全球供应链中各主体间政策、技术和资源的深度共享与整合,推动全球供应链的深化连接。
务实创新是驱动全球供应链迭代变革的动力之源。本届链博会通过设立“链博首发站”,集中发布百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30多家首展企业全面参与,凸显创新在推动供应链迭代变革中的关键作用。创新链专区围绕知识产权转化,构建制度保障、载体支撑、服务协同三大板块,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耦合,推动全球供应链的迭代变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技术交易所等重要机构以及十余家重点机构和企业联合亮相,其中高校与科研机构盘活专利资源超过68万条,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进程,践行了从“知识到技术”、从“实验室到产品”、从“产品到市场”的务实理念。成立中外参展商联盟,打造“永不落幕的链博会”,将有助于推动资源共享与产业协作,拓展供应链的广度与深度,坚持务实创新,为全球供应链迭代变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机制构建是全球供应链效能提升的核心支点。当前国际贸易存在效率减损与成本激增等问题,暴露出目前全球供应链在规则与制度方面的短板。链博会正是弥补这一短板、提高供应链效能的有效平台。链博会是一个国家级机制平台,能够使供应链在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在各个环节实现细化,从而将“链”的连接从面向商品流通的初级连接,延伸为涵盖制度规则、标准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对接,实现由链条对接向制度协同转变。链博会聚焦经贸制度互认、标准交汇、流程互通等要素,强化机制嵌套,实现跨界协同,可以有效打破原有供应链规则制度的束缚。随着机制化对话窗口不断拓展,链博会将加速打造全球供应链制度创新的实验场,提高供应链合作效能。
风险管理是提升全球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保障。产业链是供应链的依托和基础,对产业链的风险管控可以提升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本届链博会锚定产业链安全稳定主线,首次将“风险治理”列入展会议题,并与中国人保联合发布《产业链风险研究白皮书》,全面考察产业链,从最薄弱处出发查找产业链的风险点,确定化解办法和渠道,并且将其纳入解决措施之中。具体来说,一是绘制“六链一展区”产业图谱,全面展现产业链中重点材料、核心技术、关键产品与骨干企业的分布状况,以便直观检视产业链运行状态,提升对产业链风险的响应能力。二是从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与综合服务等方面总结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以便有效管控信息不对称与资源碎片化带来的风险和隐患。三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化管理推动世界各国企业高效链接,提高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减少产业链运行中的风险,从而促进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包容平衡体现全球供应链合作的价值取向。链博会这一技术和产品展示平台体现了主体平等、包容合作的价值取向。无论“老朋友”还是“新伙伴”,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链博会这一平台上都平等对接,生动诠释了“让小企业走进大舞台”的合作理念。再者,本届链博会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等先进技术有效促进供需匹配,将“找朋友”从“主动找”到“系统配”,升级至“智能连”的3.0合作新模式。此外,链博会更注重各类市场主体相互包容,寻求利益共同点,帮助它们从“对手”走向“队友”,从“抢蛋糕”走向“做蛋糕”,充分体现了包容平衡的全球供应链合作价值取向。
共商共建实现了全球供应链协同升级的重要目标。本届链博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世界各类企业共同协商、共同建设,协同努力,实现全球供应链升级。为此,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家企业机构参加此届链博会,形成跨国界、跨行业、跨规模的共商共建平台,从而实现世界500强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同一平台上相互协调,进而共同推进全球供应链建设。不仅如此,中国贸促会还在全球范围内主导建立390余个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为中外企业牵线搭桥,同时还围绕重点产业链和关键技术链设立多场专题对接活动,拓展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这不仅增强了全球企业的协作关系,还促进全球供应链自身建设与协同升级。
总之,链博会是中外工商界合作共赢的战略接口,也是中国推动全球供应链不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创链”“组链”,以“链”构“网”,链博会成为助推全球工商业界互联互通和世界经贸发展的核心引擎。
当前,全球供应链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在地缘冲突、政策分化、“脱钩断链”、滥征关税等多重冲击下,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双双受阻,面临速度下滑、风险外溢等严峻挑战,凸显全球供应链合作体系在规则统一、制度协调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如同航程中的迷雾与暗流,不仅冲击着全球经济稳定前行的航向,也动摇着国家间合作所依赖的信任锚点。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作为,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搭建多边合作平台,开创性举办链博会,不仅有力回击了“封闭排他、脱钩断链”的逆流暗礁,而且帮助全球市场主体校准方向、稳固节奏、形成合力,坚定走向更加开放、公平、平衡、繁荣的世界经济新航道。
(作者:杨鸿柳 刘波,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盛达优配官网-炒股配资平台技巧-正规配资门户网站-西安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